按本来计划这次评测仍将循着传统套路介绍Pico NEO DK这款产品,准备前夕,想起一位配镜老师傅的忠告:舒服的眼镜戴着才合适。所以我决定换个角度来做这次的评测,即从“舒适”出发剖析Pico NEO DK。
按本来计划这次评测仍将循着传统套路介绍Pico NEO
DK这款产品,准备前夕,想起一位配镜老师傅的忠告:舒服的眼镜戴着才合适。所以87君决定换个角度来做这次的评测,即从“舒适”出发剖析Pico NEO DK。
看着舒服——开箱、外观、官方参数
开箱
Pice Neo 包装沿用之前pico1的黑色简约风格,配以产品橙色装饰,棱角分明,正面附以设备名称加slogan卓显产品理念。
打开盒子是圆形的便携提包,类似三星Gear,更具细节的是在空间内又做了些分割方便玩家规整设备。提包内头显、手柄、数据线、说明书、眼镜布等标配物件一应俱全。
外观
Pico
Neo头显通体使用哑光材质给人稳重素雅的第一映像,产品打磨的也恰到好处,摸起来质感十足。橙黑的配色加上简约的logo标识让产品看起来没有半点冗余,但是过于简约的黑色正面会给人以照镜子的错觉,多少缺了一些科技感,如果在后续的产品中能在正面加入内置的LED屏或者呼吸灯作为辅助的提示作用,相信增加实用性的同时更能提升产品外在的逼格。
头显顶部的物距调节拨轮采用塑胶材质,并没有像其他产品一样设计螺纹,在实际使用尤其手汗较大时会不太方便。反面镜片部分和正上方的头戴部分中规中矩,对外观不会有太多加权或减分,而且放在佩戴感觉里讲也更加合适。
手柄外观并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手柄,椭圆形的设计有些像充电宝,或许是融合了核心处理单元的缘故,让其在设计上就需要与众不同,后边的分体式设计中我会再做介绍,此处不再详述。
其他细节:
官方参数
就如同买手机,虽然参数并不会是你决定购买的定心丸,但也是你了解产品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来看看Pico Neo给出的官方参数:
骁龙820 2.2GHz
32G eMMC 5.1 ROM
4G LPDDR4-1866 RAM
2K屏幕
1K Hz九轴传感器组
102°FOV
0-800°
近视调节
支持配戴眼镜
小结:从包装到外观再到硬件参数,虽然还有打磨升级的空间,但产品本身看着也足够讨喜,说的粗俗一点就是拿的出手,让人“看着舒服”也愿意一试。
戴着舒服——材质、工学设计
材质
贴面部分的材质对于佩戴感受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说,有过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劣质的材料要么太滑要么吸汗性不强,更有甚者会造成皮肤过敏,Pico
Neo采用更加亲肤的天鹅绒,贴脸柔软干爽(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另外是通过魔术贴粘在头显上,方便清洗跟换。
头戴部分的材质与Gear类似,个人感觉中间起支撑作用的这一根有些过细,不过无伤大雅。
工学设计
工学设计本来是一很大的概念,87君在此处提出主要是因为对于影响佩戴感觉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ico
Neo的设计或者在有意无意的以不漏光为出发点,鼻槽处设计的很“国人”(是的,我在吐槽Oculus
CV1的外国大鼻子设计),连接头戴的部分也明显的做了向上的倾角,这使得在佩戴之后基本将整个视野包在了头显之中,这种设计当然会很大的提升沉浸感,但从佩戴本身的感受来说会有些过紧,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另外这种设计镜片附近的散热会差一些,起雾现象也就难免了。
小结:材质良心,工学设计有待在不漏光和舒适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毕竟无论是看电影或者是打游戏总得个把小时,“戴着舒服”还是很重要的。
用着舒服——分体式设计、PUI、散热及续航
分体式设计
传统VR一体机的主机部分往往被整合进头盔,沉重且易于过热。Pico Neo将处理器、电池等元件创新性地整合进手柄单元中,让手柄成为Pico
Neo真正的“主机”,最后通过一根线缆将核心的处理单元和头显连接,这也为什么就有了“分体机”的概念。
分体式的设计可以说很聪明,理由如下:
1、头显重量明显的降低,这是在产品机能和佩戴舒适性上寻找的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
2、续航和散热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简单的打个比方,在一体机里加个风扇你或许会觉得嫌重或者散热的响声影响了你的体验,但是把这个风扇集成在手柄里就会更容易接受的多。当然我只说了冰山一角,可拓展的地方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你别它弄成另一台PC主机就好。
3、交互方式更加强大也更利于开发者设计游戏,无论是Gear
VR或者传统的一体机,操控方式默认的都是简单的触摸板方式(当然一体机或者Gear也可以连接蓝牙手柄),方便但并不能满足玩家的所有操作需求,尤其在某些需要复杂操作的游戏中,所以分体式的设计会让操作更加顺畅。
此处我需要稍微吐槽下作为核心的手柄,太过圆滑,握持感不足,或许可能是我用惯了XBOX手柄的缘故。
PUI
Pico Neo内置的全新VR操作系统PUI,基于Android™ 6.0
定制,操作界面干净整洁、逻辑清楚不混乱、且易于使用,可以看出不是简单的对安卓系统进行了一下修改的残次品,而且我要特别提一下第一次使用Pico
Neo时,系统呈现的新手引导非常的人性化且实用,尤其对于初入圈内的小白用户。
当然在贴图材质、光照处理等细节上,PUI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需要过程慢慢优化。另外主页场景融入了太多Pico的元素,容易给人压抑的感觉,玩家是想进入的是一个相对私密的个人空间,而不是另一个充满软广的现实世界。
散热及续航
散热问题上,Pico依旧没躲过体验一段时间就变成“暖宝宝”的悲惨命运,但这个问题87君是这样想的,同样的散热差,离眼睛远一点总不是坏事,联想一下最近风口浪尖的NOTE
7电池爆炸事件,就不难想象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了。
前面提到过分体式的一些好处,续航提升绝对是重要的好处之一,Neo手柄的重量也暗示了这里面一定是塞了一块大电池。技术参数上标称的电池容量是5000mAh,实测满电状态下连续玩游戏大约1小时40分钟,观看视频能满足完整观看一部时长2.5h电影的需求。
小结:独创的分体式设计,易上手的PUI以及还算及格的散热续航,Pico Neo“用着舒服”。
玩着舒服——图像、内容质量
图像
Pico
Neo采用的是2K的AMOLED屏,之前其他产品的测评中87君就有介绍过OLED屏具有响应快,余晖低,能耗低等优势,但同样采用2k屏幕,Pico
Neo似乎有着更明显的颗粒感,而影响图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里除了分辨率还有屏幕工艺这一重要因素,这里科普一波:无论是LCD还是OLED屏幕,都是通过RGB三种次像素排列来进行显像,想要在更小面积屏幕上实现更大像素密度,唯一的办法就是缩小单个像素的体积,但是如此高密度的像素排列又会带来像素之间发光的相互干扰,于是在像素之间插入像素格栅就成了比较标准的解决办法,但如此做的结果就是,经过镜片放大后,像素格栅的存在使像素之间的间隔更加明显,因此颗粒感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屏幕工艺应该是颗粒感严重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为双眼2K分辨率的HTC
Vive却没有如此高的晶格现象,正是因为其更加成熟的屏幕工艺以及优化的镜片处理。
对于Pico
Neo来说,短时间内解决屏幕工艺我估计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颗粒感严重的问题,升级单眼2K屏幕就成了当务之急。
内容质量
在内容呈现上,Pico Neo自带的游戏并不多,但视频资源相对丰富,下面以我实际体验的几个内容进行介绍。
游戏《Waddle Home》
《Waddle
Home》是由Archiact开发的一款童趣十足的休闲益智游戏,最早登陆Gear平台,游戏以玩家帮助呆萌企鹅寻找企鹅蛋,并引导他们登上UFO逃离荒岛为主线,游戏风格有些类似经典游戏《愤怒的小鸟》,轻松休闲但又不乏紧张刺激。
《Waddle
Home》在Pico上的表现给我的印象无异是惊艳的,一是因为其不亚于Gear的体验感以及更加优异的操作感;二是因为Pico能拿到此类游戏(Waddle
Home在Gear平台曾经受到过很高的评价)的合作,也让我们对其后续游戏内容的质量有了最原始的信任。
游戏《节奏跳跃》
《节奏跳跃》类似简易版的《神庙逃亡》,躲避陷阱,搜集金币,游戏结束会有奔跑距离和获得金币情况。整体感受会有不太强烈的眩晕感,这种眩晕不是延迟造成,更多的来自内容本身,另外偏纯色的游戏场景更使得屏幕颗粒感问题越发明显。
全景视频《涂鸦美女》
《涂鸦美女》并不是真正的美女在涂鸦,而是在一面涂鸦墙的背景下伴随着音乐节奏热舞,震撼的场面配合着逼真的音效临场感十足,效果相对Gear
VR不遑多让,体验相当不错。想要用VR头显看点岛国动作片的小伙伴,Pico Neo完全可以满足。
小结:稍有瑕疵的图像效果和比较精品的游戏内容让Pico
Neo当下玩起来还是舒服的,但想要这个舒服更持久一些,Pico除了加速硬件升级外,还需要更多游戏开发者的支持。
至于2D和连PC上steam这样的彩蛋,就留给玩家自己去开发了,配合之后Pico将要推出的位置追踪套件,说不定能给你不小的惊喜。
最后,87君在犹豫要不要加一个“买着舒服”,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用三星Gear需要配备5K+的三星NOTE 或者 Galaxy
S系列手机,而国内也存在大把的配置还算不错的千元级别安卓机在寻求在一体机中展露头角的机会,所以Pico Neo DK
标准版3399的价格是否“买着舒服”,就看各位看官如何理解了,附购买链接:http://item.jd.com/2765238.html。
【87870编译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及链接】